2009-07-16 02:43:30
最近接受一个新任务,为总部投资缅甸做前期准备。最近已经与其军政府头面人物接触过,准备介入水电站、缅甸国家电网改造和运营、铁路系统改造和运营、港口系统新建和运营、通讯系统建设和运营和金融系统新建和运营等项目。其军政府也承诺若干优惠,例如人民币结算,税收优惠,土地开发优惠,股份比例优惠等等。但是我觉得不太靠谱,请在缅甸生活或投资的朋友指教:有什么风险和陷阱需要防范,另外缅甸有什么比较大的战略投资机会或者有价值的战略资源。谢谢。
看架勢是整個緬甸都讓你們總部開發了?
如果你熟悉国内情况,大约知道是个什么机构。
你要不是河友的话我都怀疑我老乡(牟其中)任职你们总部了。缅甸不熟悉,你要投资石油天然去行业的话我还可以跑跑腿。特别是民用天然气方面在下还算是个专家。
油气管道从皎瞟已经快进昆明了。一大堆国企按照任务不同进入,是国家战略行为。
除了资源和交通,有公司负责在缅甸发展农业吗?我觉得这方面是有战略价值的
买下半个或整个老挝,然后大规模移民.我估计那地方要是中国人开发的话我们至少可以移一亿人.
事实上不要一个亿,移个一千万你老就足够垂名青史了.别的利益不用提都知道.
一大堆中国公司在那里,保利、北方领头。
亲戚有在那边打拼的,私企/中低档工业品.
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日本货,但是日本货的市场定位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和越南的摩托车一样,有部分niche已经养成了对日本工业品的依赖.不明白为何韩国货没有在那边大扩张,或许是因为和中国货的水平太近,被夹击挤出了.当地缺少韩语翻译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于是主要是通过黑市走的,但是黑市的汇率波动很大,特别是军政府不稳时,汇水损失能哭死你.你们的外汇安排可能要排队,万一当地银行手里没有这么多RMB,又或者中国这边安排的RMB额度不够分时.
华人的影响力很大,不仅仅是边境地区,也不仅仅是早期移民,开放后的新移民的势力也很大.
信用风险和国内一样,相当高,就是喜欢拖欠(他不是没钱,只是喜欢拖),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华商把国内的坏习惯带到国外了.
缅甸的军政府基本上是中国在撑着,和北韩一样,在TG倒台之前,应该都不会倒.仰光的大学生有反华反共的,不过不成气候.
自然资源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光了,最出名的无非是木材玉石,都轮不到后来者.不过有一个战略性机会,就是配合中国拟建的西南大动脉,我想沿着这条线总该有很多机会的,比如说高速沿线的连锁加油站之类的.
前一段时间,对方来华,提出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清单,基本包含整个国家的命脉。我们目前一直在设法从第三方收集数据来判断其真实动机(他们提供的资料很多无法得到第三方证实),我们驻缅甸使馆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们基本不懂经济,也没有什么有经济价值的信息积累。现在担心的是被钓鱼,项目如果大到政府要介入,也好办,就怕不上不下,找各种借口(例如民族矛盾等等)最终只给你一段或部分项目,无法连通,就傻了。在老挝建昆曼高速和钾盐项目就已经碰到类似情况。
你们项目大了,不像我们私企,生意不好拍拍屁股就走人的.你们要捆绑当地的利益在项目身上,吃独食总是吃不长的.
早年中缅关系,是中国扶持缅军为第一手,扶持边境民族独立势力为第二手.后来中国对缅军的控制加强了,中国也就推进了边境地区的民族和解.
出尔反尔的事,一般总要政府在后面撑腰,俄国没有信用,朝鲜是二楞子,非洲天高皇帝远,这些都没办法.缅甸就在边上,风险要小些.
不过地头蛇铁了心要整你,你也没法子的,国内不还是一样,官僚资本吞并台资,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这种央企,很多时候不是完全按市场原则运作,有时他要讲政治,敢冒险;有时他又小心得一片树叶都害怕砸破头。中国企业出去抢市场、抢资源显然是未来的唯一出路,相对于国内的民营企业,央企更有优势:没有资金压力(几乎可以用国家信用在市场筹资);人才品种相对更全面一点;运营系统整合能力更强一点。但是做起来比民营难。举个例子,我的某同事一直负责外汇保值业务,多年来利用汇差为企业至少赚取7000万美元,前一段时间因为操作失误,损失600多万欧元,立即下岗,到一极偏远企业去做财务总监。所以这个体制是把人手脚全部捆起来与人竞争的。为什么对出去投资说得多,做得少,因为前车之鉴太多,做成功了是领导的功劳,做失误了就是具体操作人员顶缸。
否则军政府一梭子子弹,你们尸骨无存。这种地方空手套白狼远比投资容易,因为反正没有对等信用。
风险还是很大的。最近一家央企在老挝已经碰到被我们认为是TB的家伙修理了。
我记得朱云来的中金成立第一年,风投只投了2000WRMB,那是个dot-com在拼命烧钱的时代.
现在回头看,保守未必是坏事,象韩国那么激进,就会死得比较难看.而且中国国有资产的主要的问题仍然是贪腐,所以保守是一种trade off.
而是他们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国企在冒险上不比民营企业差,搞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在非洲搞石油和铜矿,在哈萨克斯坦搞石油、铜矿和天然气。国企在套期保值这个高风险市场上的冒险更是民营不敢想象的,例如最近搞的石油和有色的套期保值损失惨重。三大航空公司搞的燃油套期保值如果不是政府信用,就进入清算程序了。据我知道的信息,这些冒险绝大部分并无个人利益掺杂其中,纯属技术失误。现在一大堆国企都走出去,到处都能看到中国企业代表在找项目、抢资源、抢市场,其实找个好项目比找个好媳妇难得多。
偶看上的都看不上偶 >_<
我问了下我亲戚,据说是因为汇水太不稳定,几年前就已经不做那边的生意,把昆明的office关掉,专心在南宁做了,现在还是越南的生意好做些.
飞扬的那个缅甸贴不错,你可以和那个贴的楼主联系下.387楼是势力划分.复杂程度比得上民国初年.
1、去缅甸、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国投资,企业承担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比去欧、美、日大N倍,甚至可能血本无归。单纯从盈利角度,打死我也不会去。
2、现在国家动员(实质是命令)一批资产在数千亿人民币的央企去这些地方,我认为不完全是为了资源或市场收益,更多是战略考虑。
3、既然是战略考虑,本来就应该国家为潜在的损失买单,对不对?但是现在不是,是企业买单,实际就是我们具体操作的个人用自己的职业前途和声誉买单,投资失败必然让你承担责任:下岗、流放、走人。
4、目前我们极端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和人才,所以需要几代人来学习。看来我们这一代是为未来的成功牺牲的。这也不怕,总要有人牺牲。目前的问题是很多人牺牲得非常不值得,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利益,一句讲政治就拱手相让,让在前线作战的弟兄寒心。
5、我个人希望去欧美投资,虽然机会少,但许多东西是我们急需的。可惜做不了主。
就是中国的私营资本,绝大多数都非常地弱小.我所认识的在东南亚和非洲打拼的温州商人,绝大多数都只有几百万RMB的规模.
在他们面前,西方市场根本进不去,产品的品质,技术,以及人员和语言都是问题.也不是不能进去,你如果安心做生产,赚个加工费,渠道完全被外商控制.象温州打火机最高时占全球的90%.但是大部分温州人是经商而非生产,所代理的国内工业品,只能往第三世界卖.民营工业品打入西方市场的不是没有,但是是少数.
正所谓龙有龙路,蛇有蛇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市场就有不同的方法.如果只想省心省力,那块市场肯定早就是平均利润了.80年代初西方企业看中国市场,和我们今天看东南亚/印度市场,又有什么差别?
民营企业只有一个标准:赚钱,只承担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国企不同,有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义务。这也是西方抵制国企的原因。现一大堆国企要进入西方市场,主要还是为了平衡在高风险地区投资的风险。民营企业规模小,但是可以实时决策,自主决策。国企钱多,但决策效率极低。
欧美那边中国人也多些,各行各业的,搜集信息招聘人才也相对好的多。
我知道这几年德国就有不少中小企业在寻找买主,不过中方买了以后大多是把生产线拆了运回国了事……
无法支撑一个系统的基础设施,不管从财务上还是技术管理上。因为他们没有像样的制造业,就使基础设施无法产生财务收益;他们都处于事实上的割据状态,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管理,技术上的电网、通讯网、交通网就无法连通。
目前我的问题是:这种事实上的分裂状态符合我国战略利益吗?如果是,如何利用获得更大的利益?是否有必要帮助他们升级基础设施?一旦他们发展起来后是否将投靠西方?
而在于赚完钱以后怎么用,很多人的经历都是创业时省吃简用,呕心沥血,等赚到钱了,突然感觉前路一片迷茫,开始大手大脚,不出几年就把之前的优势用尽打回原形。事实上民营赚的钱最后大多都成了纸面富贵,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规划,再能赚钱的民营也不过是散兵游勇,过把瘾就死的角色啊。
很多人都说民营企业特别缺乏运营管理能力。以我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运营管理能力实质是系统能力,包括资源整合能力(实质是协同作战能力),战略前瞻能力(实质是目标规划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实质是需求引导和把握能力)和运营平台搭建和升级能力(实质是IE技术掌握能力)。以国有企业的情况,需要各种专业人才成龙配套,互相协作,才有可能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民营企业老板大约受个人素质和视野限制,可能无法集聚或容忍这些专业人才在自己手下。凭单打独斗,就是孙悟空也打不过一群专业打群架的。
感觉这么大的活,既然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政府部门应该整合资源,情报、研究、缅方政府人脉、产业。。。至少得有个牵头抓总的吧,国家光是一个命令,一堆央企自己闯自己的?特别是在一个政治风险这么大,而战略利益也非常大的地盘。看您的帖子,感觉这里头政府作为很不够啊。
现在没有牵头单位,因为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在海外自相残杀,例如在非洲中石油和中海油,在哈萨克斯坦中信和中石油。缅甸项目也极为被动,是对方与我们下面的企业活动,然后才上报,上面就是顺水推舟。例如2009年3月26日,李长春与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丁昂敏乌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共同出席《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中缅关于共同开发水电的政府间框架协议》等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这两个协议都是层次很低的单位推动的,当然无法动用高层资源。
上个月,缅甸军政府5号人物(据说相当于发改委主任)来到北京,向我们(一家有数千亿人民币资产的央企)提出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清单,基本包含整个国家的命脉,例如水电站、缅甸国家电网改造和运营、铁路系统改造和运营、港口系统新建和运营、通讯系统建设和运营和金融系统新建和运营等项目。其也承诺若干优惠,例如人民币结算,税收优惠,土地开发优惠,股份比例优惠等等。
公司领导担心被钓鱼,怕到时找各种借口(例如民族矛盾等等)最终只给你一段或部分项目,无法连通,就傻了。其他国企在老挝建昆曼高速和钾盐项目就已经碰到类似情况。让我们作为先遣组,进行前期准备。目前我们一直在设法从第三方收集数据来判断其真实动机(对方提供的资料很多无法得到第三方证实)。我们驻缅甸使馆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们基本不懂经济,也没有什么有经济价值的信息积累。
最近我们去缅甸转了一圈,对方带我们看了一些点。我的判断是缅甸目前无法支撑一个系统的基础设施,不管从财务上还是技术管理上。因为他们没有像样的制造业,就使基础设施无法产生财务收益;目前处于事实上的割据状态,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管理,技术上的电网、通讯网、交通网就无法连通。
目前连起草一份项目建议书的数据都远远不足。国内没有一个单位做这种基础工作。情报部门他们不搞经济基础情报,例如市场需求、资源开发规划等等,而这些是投资项目必须的数据。
我觉得我们国家已经到了需要成立一个部门来整合海外投资资源的时候了,不然各自为政,效率极低。
网上随便逮一个愤青,都知道缅甸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有多大。
奇怪的就是政府居然如此不作为。
我相信高层是有想到也有指令,但是底下人慵懒到如此程度,也实在是让我等体制外人吃惊。这绝对不是是否想到的问题,而是是否有意愿做事的问题。这帮人都TMD精力花到哪里去了?
骂归骂,要做成事,还是得靠象前辈这样体制内的人,尽量去促成高层抓落实,抓整合,那帮狗娘养的,只能推着走。否则这么势单力薄,就只能靠一路运气了。
《当务之急不是反腐败,而是防止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 》wxmang - 2009-07-08 08:19:38
就是有感而发,不作为和乱作为已经成为癌症。
他们提出那些项目,背后的政治意愿到底有多大?
这个需要熟悉缅方政治内情的人做综合分析,才能有正确判断。
也就是说,他们提出这么多方案,这个决策过程、政治背景,利益目标,是怎样的,这些都得深入了解。然后,我方才能恰当评估,缅方的真实意愿。例如,最极端的两个可能:是破釜沉舟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以给自己的政治困境解围,还是仅仅只是籍由项目捞取小集团利益,根本就是把中方当冤大头。而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无数种可能。。。
在这种国家,政治意愿及其背后的利益关系,是核心。
总之,太需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的情报,而不只是经济情报,来做出判断了。
个人陋见,见笑了。
所有项目军政府头面人物都要参股,分红。但是基础设施与其他项目不完全一样,本质是运营管理投入的价值大于基础设备投入的价值,例如电网可能要运营30年,其间的硬件升级改造、软件升级、知识产权等等投入要大于初始投入。而军政府要员的地位随时在变,可能很快就失势下台,新的人物上台,如果不给新的要员股份,很可能系统就运营不下去,所以势必不断要给别人股份,还都是干股。这样的话,这个公司怎么管理,民营企业好办,国有企业怎么办,审计、监察、纪检委随时要你的命。
必须得有国家统筹的战略,然后企业的行为服从这个战略,这个战略必须包含国家对企业的支持,而不能单纯由企业自己买单,即使买单,也得帐目清晰,找国家报账。
假设国家的战略,就是打算通过这种手段把军政府那些人以及未来的所有头头,都这么养起来,那也得先把丑话说前头,养归养,费用帐目得清楚,最重要的是,养人不能干扰企业经营。这个就得国家层面出来谈条件,桌子底下的条件,未必是合同约束,而是国家之间的政治约束。
当然,这么干的长期预测如何,还得另行结合其他更多方面的情报和研究来进行评估。
总之,这件事如果政府不做统筹,不出来做统合的话,那就太不靠谱了。怎么能够指望企业来做这么庞大的政情军情经济情报的综合研究与分析呢???没有国家的政治支撑,怎么能够保障缅方军政府人员不逾底线呢?
我感觉,站在企业的角度,也只能是先尽量搜集情报了解情况,然后向上打报告诉苦,拖着,来促使政府动起来,做他们应该做的活儿。
唯一的任务就是广泛收集资料,向一切可能的人士请教,整理出比较靠近真相的报告,然后请领导决策。的确缅甸是一个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交织得最厉害的地区。目前国企在那里都是做小项目,例如小水电站,水泥厂等等,油气管道是最大的项目。(我估计以后这个项目运营会非常复杂,涉及各种矛盾极大,涉及地方割据势力和军政府利益均衡,我们又不可能出兵保卫)
他们更在意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切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唯一指标,而并不考虑持续性问题,这次广东和浙江的私营倒闭潮是最好的写照,相对于市场整和,大家更愿意逃离市场到处追求所谓“保值”之道,想得最多的也是等待下一次经济复苏再重操旧业,甚至很多人干脆移民一走了之。这种完全的投机性民营还是占了主体的~~
这样的企业大约也与广东乡下买彩票的农民的前途差不多,整天在想天上掉馅饼,结果掉下来一堆砖头。中国经济的未来绝对不能寄托在这样的企业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这些投机性民营也代表了一定的合理性。他们都有敏锐的头脑,顽强的心理素质,在一个新兴市场中可以迅速地站稳脚跟,吃掉丰厚的首关利润同时也兴起了一个市场。但是这种游击队的战术催生市场有余,强化市场困难,甚至其本身就是市场的破坏者。在我们今天国企主力与国外巨无霸尚无法全面对等相搏的情况下,这些游击队增加了市场的变数,显然是对中国有利的。但是,当这些游击队越来越壮大的时候,就要考虑屁股问题了,温州人就是一个典型。作为游击队的主力招牌一族,在今后几代越来越面向国外的过程中,是依然保持对中国的认可度,还是渐渐演变成中国的犹太族,这是个问题。
但是中国的优势在制造业,而不是高端服务业(例如金融、中介等等),制造业本人的体会是不能投机的,只能脚踏实地,凭实力、拼体力。俗话说怎么赚的钱怎么花出去,投机赚的钱,一定是被另外的投机者赚去。
对于他们的宣传应注意鉴别,要明确这样一个概念:缅甸中央政府的承诺是可信的,但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军阀势力的承诺绝对不可信。所谓的与私人投资家合作开发“油井”“金矿”“森林”,都是骗局,常见情况是顺利投产之后,中央政府发文下令没收,不承认地方势力的许可证等文件。
这个国家实际上是一堆散件。
运营得如何,很看主事人的能力,但是就算能力再强,命运也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随时可能被吃或是成为弃子。所以,免责是必要的,同样,特殊贡献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风险越大,利益也就越大,如果一直担心风险而不作为,那么永远也没机会,非洲不就是这么一步一步下来的嘛~~
但是个人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成功的结局。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是没有人会因为风险而放弃自己的责任,至少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大家都想的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但并不害怕牺牲。
比如,曾经 云南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 就大量的在缅甸干过,也有几个这样的人很熟悉缅甸的。
中国有可能在缅甸,非洲,拉美什么的搞租界吗?当然也不能全像旧上海那样,比如说你们公司和缅甸谈块地,50-100年,每年付多少租金,但园区内的企业不再向缅甸交税,园区内全部是华人企业,产品全部出口,你们公司就相当于市政府,电站,电信港口道路全部自建,生活区在园区外,园区除了用缅甸的地和劳动力,其他方面都和缅甸没关系,自给自足,有这种可能吗?
既有纯经济原因,但更多是内部势力的平衡选择,某方需要支撑。所以前景不明,一是某方被干掉后后果无法预测,二是某方取得上风后是否反悔?都无法判断。难就难在这里。
让你们在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风险。但这话现在说了也是白说。
做砸了,是执行力不够,办事不力。国企难混得很。
也就无所个人的错误。总体说来,整个社会权责利分配很不合理。不过这个问题没人管,也不可能有人管。
不知你知不知道新的商业银行法和贷款管理条例,是终身追究责任的。第一个被追究责任并被判刑的我记得是南京商业银行的行长,是个女的。有点冤枉,很多烂帐都是条子项目,结果她承担全部责任。
正好碰上了流弹。
但是企业内部处理比比皆是,例如换岗、流放、甚至下岗。
这个级别的项目急也急不来,就算早去不见得利益能最大化,要不等着看上面的意思?从lz介绍的情况看,这么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涉及的绝不是一两个企业或者行业,能够统筹协调的也绝不是等闲之辈。
实在不行先扩充或者新建在云南一带的分支机构,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一些基础信息;招募有缅甸背景、生活经历人员。以这个点为前进基地等待时机,要真是能在国家层面合作,这些熟悉当地形势的配合总部来的专业人员能很快打开局面;将来实在进不去,砍了这个点也没什么风险,就当是尝试了
缅甸有战略价值,但如何实现,还需要时间来理解
这个是不可能的,最熟悉情况的肯定是他们,问题是他没有那个义务帮你。
缅甸的水文、气象、土地、矿产资源普查、人口、经济规划等等数据还不如我们内地一个县的水平,没有这些基础数据,根本无法进行基础设施布局设计和流量平衡计算,也无法估计投资规模。这就是国家实力的差距。
他们的电网非常薄弱,非常容易崩溃,工业负荷很少,电网管理也相当缺乏秩序,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他们在电网方面的保护专家,还比不上我们电厂的老师傅。
水电站移民在这里根本不需要考虑——军队征用,然后就得搬走。
当地的森林被砍伐的厉害,我们距边境90公里,大树已经不多了,口岸常见直径近1米的巨木进关。
一是没有任何可用的基础数据,二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规划方案(有的只是随口的意淫,而且说三次就有三次不同内容),三是对负荷分布,流量分布均是一问三不知,就会请你们自己看作办。
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在这些项目上与实现我国印度洋战略通道目标结合起来,目前还真没有发现有可以结合的地方。而且我国到底怎么样计划控制和使用这条通道也没有人说得清楚。现在连立项报告都做不出来,每天就是干等对方数据,真是急死人。
看样子可能要自己测数据呢......而且自己测以后运作起来比较放心些。
你领了这个任务,也就有了了解调查的权利吧。
我国到底怎么样计划控制和使用这条通道
去相关部门调研,把你要了解的要点,做成合适的问卷,访问多人后,自己总结。
一是没有任何可用的基础数据,二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规划方案(有的只是随口的意淫,而且说三次就有三次不同内容),三是对负荷分布,流量分布均是一问三不知,就会请你们自己看作办。
他们既然说看着办,就是很好的机会。你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去实地考察测试,不止这个项目,对以后可能用到的数据也一并考察了。
一张白纸,画起来也许更有挑战性
现在还在犹豫不决阶段
问题点所在,看看最关键要点有无方法可克服。
好像你的犹豫还在宏观阶段,问题一点点细分下去比较好。
又怕砸锅。属于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态。我个人打死也不会来干这种项目,首先本人是管理企业的,不是专业投资者,二是本人熟悉欧美市场,不懂缅甸这种地方,三是这个项目要干,时间长,风险大,又没有什么油水。
我的个人感觉,您这个项目的真正前景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决心,对外进取的决心。从您介绍的情况来看,上意甚堕,典型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项目的风险完全不是你们公司能解决,要靠国家的力量才可以避免。所以,您现在干得确实是烂事。
现在不可行的核心理由正在制造中。
不过都捞够了,也无所谓了.
另外,在缅甸的项目,国企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就是领导走了后项目就缺乏支持力,所谓人走政息.
感觉缅甸的劳动力受的教育少,市场潜力还不如北朝鲜,还是作为资源产地来开发更合适.
交差回家
就参加了对缅甸以经济作物替换毒品的计划,应该说国内对缅甸的政策还是具有相当的连续性及前瞻性。而且这次输油管的谈判成功其实是近20年工作的一个大成果。当然已经离开这个行业很久,情况也许会有变化。但感觉不会差距如此之大。
有的是羡慕人家机会进去的,地方国企居多。有的是带有投机心理进出的。油气管道项目的前期论证资料我们搜集了,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项目,小机会结合上大战略,而且实际是我们自己的项目,就是借人家一个走廊一用。
这次对方提出来的项目有根本不同,带有要求大规模援助的含义。国家现在有关部门也有点商人气质,希望把援助变成盈利项目,就介绍到公司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想推卸责任,或者请你们看作办)。我们虽然是国企,但也是自负盈亏的单位。所以公司领导既想有所表现,满足上面期望,又担心财务上巨亏,被国资委干掉。目前根本就不是国家政策层面的项目,就是这个公司自己打的算盘。
根据目前资料,从技术角度来看,项目根本不可能盈利。我决定写不可行报告交差。
多强调困难,但一定要留个口子。搞这些项目有很多其他渠道赚钱的机会,呵呵,缅甸还是一个值得搞一下的地方。最近不少人去了斯里兰卡,同样道理。
而是时机未到
把国内基础设施延伸过去一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资源,建个桥头堡。
因为这就是事实上支持其国家分裂。而且现在边境分裂势力控制区已经是这样了,用着云南的水、电、气,中国移动的手机,用人民币结算,用中国学校课本教书,用普通话交流,学习着16大文件。
正好可以利用他们来保护基础设施
内地军迷朋友所不熟悉的——金三角 !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0802/127589.html
-------------------
此贴现在一直更新着,该作者对缅甸相当的了解,应该是长期在缅甸工作的我方人员.
此文是我读过的对缅甸叙述最详细的文章.
泰国周围的几个东南亚国家的潮州社团(经济)影响力比较大,包括缅甸,据我所知缅甸和国内的
玉石贸易中我家乡的商人占了很大的份额。
那边的潮州人到现在都经历几代人了,算是土生土长,对本国的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只是提供一个线索,希望能帮个小忙吧。
甚至排华倾向严重,现在是走投无路,才找我们。如果华人社团参与,会对他们安全不利。一旦某天翻脸,这些乡亲将付出生命代价,不忍心。
难道是中国共产党缅甸区委?这个时候学16大是不是有点晚了?应该十七大了
我6月中旬去了中缅边境10来天,感觉云南地方和缅甸联系非常紧密,比我们的使馆官僚更了解社情,而且瑞丽等边境城市有不少华侨在缅甸军政府里头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石油管道和铁路都已在开工建设。
他们非常希望国内大企业进去,一方面通过当中间人,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另外一方面,有娘家人来撑腰,政治地位会上升。所以非常热情。但是提供的信息通过独立第三方核实,夸大的比较多,可以理解。云南省的企业去的多,但负面效应极大,因为都是赚快钱,砍树、挖矿、倒买倒卖什么都干,那种建水电站,建水泥厂的企业不多。石油项目是国家大战略,有特殊的政治、外交交易在其中,不纯粹是看到的经济利益,不好学习。
据说有1000万kW以上,不过缅甸水文数据准头太差,都偏小。华能在缅甸老挝也有大规模投资意向,不过是以后的事。
2006年12月28日,中电投集团分管境外开发的副总经理石成梁与缅甸第一电力部部长佐敏在缅甸新首都内必都签署了开发缅甸水电项目谅解备忘录(MOU),中电投一举拿下了缅甸恩梅开江、迈立开江流域及伊洛瓦底江敏宋水电站的意向性大单。http://www.chinapower.com.cn/newsarticle/1059/new1059089.asp
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在这些项目上与实现我国印度洋战略通道目标结合起来,目前还真没有发现有可以结合的地方。而且我国到底怎么样计划控制和使用这条通道也没有人说得清楚。
从来都没听过中国有什么印度洋战略通道目标,既然不存在,所以不存在泄密问题。 wxmang是哪里得知这个东西的呢,怕是被人愚弄了吧。 另外缅甸传统是X豹,绿色贝X,三角X等势力出没的地方,可以问问奥斑马他的战略意图是什么,为何在中国的边境国家上均布置重兵,估计对你的帮助更大一点。局势是否稳定,基本上就是看这些杀人如麻的亲美势力是否兴风作浪了。
另外,据说,局势不稳定,毒品输出量大增,为何?换军火打豹豹啊。
协议时,李长春和外交部有关人员讲话中感到一点。但最近风声有变。由于军政府与分裂势力冲突(想缴分裂势力枪),中国支持分裂势力,军政府开始翻脸,油气管道项目已经无法正常进行,要求再次谈判,且目前管道上岸港实兑已经被印度资本控制。所以目前所有这类项目估计都暂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