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当务之急不是反腐败,而是防止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

wxmang

2009-07-08 08:19:38



1、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尚未发现单纯因为腐败而政权垮台的例子,但是精英淘汰(例如明朝崇祯年)和逐级博弈(例如清朝宣统年)导致政权瓦解却是活生生例子。

2、实际上一个能够自我修复错误的政治制度就是理想制度。议会制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但是社会成本太高,资源利用效率太低,且需要一种平等文化,中国这种迷信等级和权威的文化并不适合。新加坡的独裁效率和台湾的民主政治的乱象就是例子。

3、治国的目标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取得动态平衡。过于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必然导致贫富悬殊,导致社会动乱;过于强调公平,又会导致大锅饭,使社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资源浪费严重。

4、对一个绝对垄断公共资源和万能政权来讲,行政权力的价值巨大,必然导致权力寻租。而且由于人类贪婪的天性,这种权力寻租是不可遏止的向极度集中财富,极端拉大贫富差距快速发展的,并且这种不平等将以不可逆的进程扩大。所以尽管权力寻租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但会导致社会动乱。

5、所以必须有一个机制来防止过度不公平。中央控制系统要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调控,关键是上下一心,令行禁止,如臂使指。

6、在西方公平文化传统中,三权分立是一个选择,尽管效率很低,而且并不能完全解决权力寻租,但是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至于酿成大乱。在东方威权文化和等级文化中,以前是靠一个英明的皇帝来做最终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现在显然还是得有一个绝对权威来做这件事。

7、中国历史上政权危机的本质都是政府执行力衰退。

目前症状是各级政权都实现了精英淘汰机制,把一大批复合型人才(有理想无道德,有能力无良心)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使才智之士灰心,奸邪小人得志;

各级政府均顺利实现了逐级博弈: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利就动,无利就拖。对自己无利时的不作为和有利时的乱作为并存;

而且权力寻租成为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贿不成政,无贪不成事。

8、从历史经验来看,控制地方诸侯的乱作为和不听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中央经济上要足够强大,控制所有垄断资源和行业的利益,使中央财力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可以吸引绝大多数地方围绕在中央周围,使任何有异心的地方都是少数,不然满清末年的东南五省联省自治和民国初年的地方割据局面就可能在今日重现;二是要定期轮换官员,且不拘一格用人,不看背景、派系、资历,惟才惟德使用,才以聪察强毅为准,政绩为证;德以公正中和为心,忠诚稳健为绳。对违规违纪官员坚决镇压,绝不手软。不然明朝末年的一幕将不久来到。


关键词(Tags): 政务, 通宝推:唵啊吽,冰弹,SkyWalkerJ,西瓜子,gschen,

52 条留言

秋末冬初
2009-07-08 10:38:13
商榷

wxmang兄讲的自然有理。

但起码就中国的现状来看,腐败与精英淘汰,逐级博弈,本来就是伴生莲。

不是吗?


腐败是精英淘汰的必然结果

执行力丧失,不作为,乱作为,越权、渎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逐级博弈现象是中央控制能力不足,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过于饭桶的必然结果。只要接触过各级省级政府要员,就知道他们普遍对中央各级的看法:蔑视和鄙夷。


2009-07-08 17:43:13 回复
寒冷未必在冬天
2009-07-22 06:39:34
pripor
2009-07-23 01:24:49
刘明康说过

中国极度缺乏高级金融人才,极度缺乏的原因是高级金融人才在目前的环境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极对,我们的金融产业是无法独立运作的,都要讲政治

而专家们讲政治的水平极低,经常与复合型人才冲突,结果就干脆不用专家用奴才了。


2009-07-23 01:31:17 回复
米爹
2009-07-23 06:12:21
建议兄弟写点可行的措施

问题都好谈,但怎么解决?不能象老郎那样两手一摊吧


骨头龙
2009-07-23 06:43:28
说来说去还是儒家君子小人那一套

老兄前面的分析很精到啊,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尚未发现单纯因为腐败而政权垮台的例子,但是精英淘汰(例如明朝崇祯年)和逐级博弈(例如清朝宣统年)导致政权瓦解却是活生生例子。

实际上一个能够自我修复错误的政治制度就是理想制度。议会制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但是社会成本太高,资源利用效率太低

怎么说到解决方案上又回到亲君子、远小人那一套上了呢?要说对违纪官员坚决镇压,明朝可是丝毫不含糊啊,最后还是没用。关键正如老兄你说的,劣币淘汰良币。


一个政权不开放给所有人时,就是这个结果

君子小人只是比喻,其他我们还能说什么?陈云同志的鸟笼政策你不会不知道吧


2009-07-23 06:46:03 回复
骨头龙
2009-07-23 07:14:32
一个没有出路的结果

一个不受限制的权利机构会演化到什么程度,吴思先生已经说的很透彻了,就象一群不受限制的狼,迟早要吃的生态系统崩溃为止。指望狼的自律是不现实的,因为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冲突。指望某些聪明的头狼去解决问题也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无数精英的祖先,已经用了几千年,乃至本朝太祖,证明了这条路的不可行。

但是现在的社会又有了些新的变数,信息的透明和沟通成本的降低,舆论的监督,也许会打乱这个死循环也说不定。


钻石象
2009-07-23 09:22:51
民主自由和法制

是西方现代化的核心成果。想绕过去大概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政权体系本质上还是古典的,禅让制。


钻石象
2009-07-23 11:55:25
能做什么?

等你进了政治局再说吧。


米爹
2009-07-23 14:08:38
嘿嘿,有话不说烂肚里,其心可诛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路该向哪个方向走,TG也明白并且也在朝着那个方向走,如果成功,10到20年之后回头看,就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路一模一样,主题词就是渐进

虽然非常凶险,但鉴于我党一直凶险惯了的,而且经常干一些让大家掉眼镜的事情,所以,未必不能成功

H-W的最大功绩,可能就是迈出了向着这个方向前进的第一步。


然后203
2009-07-23 15:56:59
心有戚戚

在当前体制和面临的问题前面,加强中央权力势在必然.但如何做却要从现在政治领域的实际出发,遵循旧的一套游戏规则.

破解乱局需要大智慧,大道德,大格局,也需要霹雳手段.这样的人在现在的体制内存在么?毕竟500年才能出一个毛泽东.

解决之道脱离现存体制和规则,必然无用.大学期间读明史,和朋友感慨中国人的忍耐力太强了.


东方红卫士
2009-07-23 19:15:58
偶以为当务之急还是重树政府的威信,如果老百姓不相信

政府了,你没有腐败,我也以为你是腐败,你上的项目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我也以为是为了捞钱。纵观这几年的群体事件,都是政府在人民心目中失去了威信,老百姓已经不听政府的,而是相信一些谣传,甚至是一些低级的谣言。偶个人认为,政府官员的言行不一在这方面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说的是廉政勤政,做的是贪污受贿,结果老百姓就产生了信任危机,这是最麻烦的。


老兄,威信不是树出来的

你见过靠作秀做出威信的吗?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建立威信。一个分化的社会(相当于东汉门阀社会)是不可能公平的,上层不过是把老百姓当刍狗,还指望老百姓相信什么呢?一个有特殊公民的社会(相当于刑不上大夫)是不可能公正的,自由心证的法律现实,还指望老百姓相信什么呢?一个有绿坝的社会,是不可能公开的,当由别人决定你所想的内容时,还能指望老百姓相信什么呢?


2009-07-23 19:58:09 回复
万兹
2009-07-23 20:30:43
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精英淘汰基本上就是说道德沦丧。和自律相反。

  逐级博弈基本上就是说地方坐大。和政令通畅相反。

  个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从常识知道,肯定跟自律有关。

  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从常识知道,肯定跟群体自律有关。

  用三权分立的制度建设能解决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吗?不能。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情况看,选举也没有能够选出多么好的领导,对官员道德和腐败的监督也没有多大效果。让非专业人士去监督专业人士,从常识上也知道只是做做样子,要想欺瞒总是可以能够欺瞒。另一方面,如果大家都为利益,都为自己的群体争利,且不服从议会投票的结果,那么逐级博弈会更厉害。

  欧美的三权分立为什么能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因为它适应了新教文化,新教文化是欧美社会最重要的潜规则。比如美国精英是以WASP为核心,WASP的关键就在于最后一个P--新教徒。非新教的欧美国家政治运行就要差一些。美国精英既然以WASP为核心,其精英淘汰必然不严重,因为总是脱不了WASP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家都有行为规范的默契,所以逐级博弈也受到相当的抑制。总之,在欧美,实际上是有一个权威在做各项平衡工作的,其自我修复能力也主要来源于这个权威--新教文化。

  学习者只看到三权分立的形式民主没有看到新教文化这一权威,这一选择性失明是造成学习失败的原因。失去权威的发展中国家学习三权分立,结果只能是混乱和衰落。

  能否让基督教统治中国呢?新教文化虽然试图统治世界,但因为执着比较强,内部会逐渐山头林立,有一种自然的分裂倾向。美国在以新教为权威的同时,是以经济为核心目标的,这一目标一旦出问题,大家没有必要合作抢劫了,就会触发分裂进程,而且分裂以后难以再合。所以,让基督教统治中国以提升中国,从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中国的非宗教秉性是改不了的。

  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办?办法两个方向:新文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两者要配合起来才容易生效。

  新文化建设主要加强道德和自律,对付精英淘汰。

  信息技术用于沟通上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令一竿子插到底,对付逐级博弈。

  这两个办法,与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是一致的。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国民党,主义方面的力量起了重要作用,用于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工作方法上的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山头主义等也有重要的战术作用。主义和方法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潮流,而且的确可以给办事人员减轻工作强度,所以虽然可能因为触犯一些人利益而有阻力,但历史潮流是阻挡不了的。

  新文化建设要点是,要有类似于科学的说服力,要能给高级人员带来理论的心理愉悦,给低级人员带来感性的充实和满足,而不仅仅是道德说教,八荣八耻。

  绿坝的出现,就是因为没有新文化做支撑而产生了恐惧。其实现在很多十分被动的政策都跟缺乏新文化有关。这也说明信息技术和新文化建设二者要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通宝推:冰弹,ameng8000,
最后于2009-07-24 04:25:01改,共2次;
同意,但目前缺乏可行性

我想上面目前当务之急可能还不是这些涉及国泰民安,长治久安的涉及体制的长远问题,而是眼前的生活问题:经济稳定,充分就业,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等,所以仍然是个以经济为中心的局面。以经济为中心,必然急功近利,只求和谐不求长远。要等一切尘埃落定,可以心平气和,气定神闲后,才会来考虑长远问题。本人不够投票资格。


2009-07-23 20:42:55 回复
wolfgan
2009-07-23 21:38:00
大棋党就是那些中央在下很大的一盘棋的那些人。

大意就是,一切尽在中央掌握之中,中央深谋远虑,战无不胜。如果是失败,一定是你搞错了。不过75事件使大棋党受到沉重打击,人气骤降。


wolfgan
2009-07-23 21:58:53
意淫党他们自己未必承认。

大棋党来自他们自己经常挂在口边的已经成为他们标志性的“中央在下很大的一盘棋”,他们想不承认也不行啊。大棋党不是我的发明,很早就出现了。我个人觉得还是尊重原创为好,无论是对宣传者还是总结者。


wolfgan
2009-07-23 22:10:45
受教实不敢当,我是有深刻教训的。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就被戴上了唱衰中国经济的帽子。虽然事后证明,我的估计依旧是偏向于乐观。可是当时炮火之猛烈,实在是让我害怕啊。F


那估计我将死无全尸

不过大约他们只有黑狗血吧


2009-07-23 22:14:43 回复
欧买嘎
2009-07-23 23:24:04
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那样的社会还有必要改变么?

那都成完美社会了


有,还有更大的任务

李泽厚先生给社会进步设定的四步是:第一是人身自由(可以自由移动);第二是经济自由(有足够养生和容身的经济积累);第三是思想自由(可以不受限制的思考);第四是社会公平正义:不因出身和背景而丧失晋升的机会;不因地位和资历而受到不同的司法惩处;不因舆论而受到压制。


2009-07-23 23:32:02 回复
沫水若水
2009-07-23 23:28:58
其实中国老百姓天生不太信任政府

我小时候大人对于政府的话就很不相信了,现在只不过更强烈了。


你从小的生活环境一定很自由,周围的人一定很杰出

可惜大部分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仍然是缺憾独立精神的。


2009-07-23 23:33:55 回复
沫水若水
2009-07-23 23:45:27
是吗?不是很觉得

我爸80年代初说,文革期间中央出版那么厚的书来说明刘少奇是叛徒,文革结束后又出版那么厚一本书来说明刘少奇是革命元老,说明只要有需求,什么样的话都可以说出来,所以对报纸、广播、电视、书本说的话都不要全信。

我有些农村亲戚,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们很穷、教育水平很低,但正因为如此,几乎没有从体制内获得好处,也从来没有指望过政府,对他们来说,政府说什么都不重要,跟他们无关。


中国是个二元社会

农村跟城市从来就是不同的世界。按钱穆说法,农村从来都是自治,只要官员不要因为需要政绩去扰民,他们就很心康体健了。而城市从来是政权民意的基础,所以必须想我欲你所想,做我欲你所做。能够不为所动,不为所诱,已经很了不起了。


2009-07-23 23:51:56 回复
mmq
2009-07-24 06:12:42
精英淘汰的原因是政策淘汰

精英淘汰的底层,是由于从78年来的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出现了“政策淘汰”——政策正面激励的一面渐渐不能继续发挥作用,弊端日益显现。正是由于出现了政策淘汰,社会的逆淘汰现象才会越来越明显。

改革前我们实行的是一种极端公平的政策,好的一面是广泛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弊端是社会运行效率极低。而改革开发开始的30年,我们实行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牺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来促进社会效率的提升。

在30年的时间中,这种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不仅令人惊讶的提升了社会的 经济基础,也在日益侵蚀着原先保证公平为立国之本的上层建筑。

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方法分析,30年前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效率,所以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导向总体上非常成功。但今天没有人会再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效率不足,相反,两级分化,权利和资本结合的腐败共同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如果现在抓住主要矛盾的方向,应时而变,实行体现重公平轻效率的政策导向,不光会解决现有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还会为我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30年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邓公再伟大,30年前指出的方向也需要重新按照当前社会面临的新情况,重新梳理了。我们需要学习的是邓公审时度势,分析解决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方法,而不是继续僵化教条的因循守旧。不顾30年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试图用解决30年问题的政策继续解决当下的新情况,这无异于刻舟求剑。

但困难在于,如果一个人30年处于一种机制发挥最佳效能的时期,他就很难去思考,去相信任何机制其实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最后于2009-07-24 10:03:17改,共1次;
极对,说到根本原因上了

公平和效率是二律背反的,需要当政者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就像走跷跷板,保持平衡。但是目前已经过于倾斜,想转为平衡状态需要巨大的力量,因为对面是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只能看当政的政治智慧了。


2009-07-24 06:16:57 回复
mmq
2009-07-24 10:15:11
有个简单粗暴,但可能很有效果的办法

先简化条件,假设不用考虑利益集团,政治斗争问题。以现在为起点,30年实行重公平政策,下一个30年再实行重效率政策,依次循环,可能会是一个总效很高的制度。

我相信20-30年可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段,为什么不是10年需要一变,或者80年,没有仔细梳理过,粗粗想来是和社会心理学,人的工作寿命,个体人成熟加抚养下一代的总时间有关。


历史上处理尾大不掉

的方法都是晁错削藩办法:推恩散势,分而治之。我想现在也不例外。目前央企重组可能就是在干这件事情。


2009-07-24 22:18:23 回复
南金爵
2009-07-24 21:02:26
你错了

你错了,以我的生活经验,从小时候开始,周围的各个阶层,包括工人,农民,干部,起码有超过一半是对政府不信任的。虽然还没到要推翻政府的程度,但起码很多公开的新闻和报道说辞都是不相信的。在私下交谈的场合里,笑话埋怨共产党的话题和立场,是主流。替政府辩护的反而很少,也需要勇气。


葡萄粉
2009-07-25 03:16:27
毛泽东可是从农村起的家

毛泽东可是从农村起的家


对,农村稳定的基础是自治

一旦自治基础破坏,出现生存艰难,动乱的必要条件就具备了,这时只要有一个充分条件:煽风点火的组织出来领导,社会就陷入动乱。中国历史上稳定执政靠城市各阶层,动乱力量却要依靠农村。


2009-07-25 03:20:23 回复
木尔
2009-07-25 06:37:25
省管县是不是也是一种手段?

03年第一次听人说起,没想到渐行渐近了


是,但是是一个妥协方案

最早的方案是中科院提出的,把全国分成100个左右的省级行政区,由中央直管,且省纪检委由中央直派(类似历史上的御史台外派机构),且成立巡回法庭。后来各方博弈,才是这个结果。但是把央企地方分支机构的原来下放给地方的若干权力上收了,例如人事权、监察权等等,使地方无法再渗透到央企中。估计经过央企重组,还会有新的动作出来。拭目以待。尾大不掉在前几年就作为一个政策研究课题,若干中央研究单位在搞。


2009-07-25 06:50:16 回复
az09
2009-07-25 07:18:41
同意!!

记得江泽民说过要以德治国的, 结果反对声一片。 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 现在看来, 和谐社会其实是以德治国的另一种说法。

其实中国从古代便知道, “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甚至是首要性。 而中国的问题是: “共产主义信仰, 或者说是共产主义道德”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我们本来也有类似于新教教化的东西, 但是, 现在没有了,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江泽民当年很清醒, 不清醒的, 反而是那些高唱“以法治国”的所谓具有“现代”思想的人们。

中国自秦以来, 就是一个法制国家, 而且历代法律之严, 绝非现在能比, 但是, “道德教化”一直都是首先强调的, 然后才是法制, 这, 其实是历史的经验。


太极掌
2009-07-25 08:11:45
关键是以什么“德”?谁来做道德表率?

雷锋被打到了,难道树立官员吗?


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模范都是设计出来的,或者说统治者意淫出来

从三皇五帝、周公开始,到各朝各代圣人,莫不如此。根据需要设计一个,意淫一个也可以。雷锋不就是包装出来的产品?


2009-07-25 08:29:53 回复
钻石象
2009-07-25 08:14:24
100个左右的郡

作为最高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并且直接管县,地方政府只有两级,是汉代的制度,钱穆在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很推崇的,认为优于明清的制度。


请当好徒子徒孙
2009-07-26 02:24:53
按您的说法,您的最后的方法是没有用的

歪解一下:

议会制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

在西方公平文化传统中,三权分立是一个选择,尽管效率很低,而且并不能完全解决权力寻租,但是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至于酿成大乱。

您先说西方道路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然后这个道路的劣势和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完全没有提,这样,“比较”二字就消失了,西方道路成为了“一个(省略)好的方法”,于是变成“一个好方法”了。相比之下,中国现在的道路便是坏的了。

制度能决定一切吗?制度可以不管当地文化、人口、经济发展状况放之四海而皆准吗?这个问题没有讨论。但是全文讲的都是制度,那么我们姑且认为制度是能够决定一切的吧。

中国的制度是坏坏的,所以中国的现实是坏坏的。中国“这种迷信等级和权威的文化”于是“并不适合”,怎么办?改!改制度?不,为了贯彻神圣的制度,改文化!改持续五千年深入十亿人思想和生活的文化!

(现实吗?能实现吗?是不是削足适履?)

既然制度制度你坏你真坏你坏死了,那么

从历史经验来看,控制地方诸侯的乱作为和不听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中央经济上要足够强大,控制所有垄断资源和行业的利益,使中央财力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可以吸引绝大多数地方围绕在中央周围,使任何有异心的地方都是少数,不然满清末年的东南五省联省自治和民国初年的地方割据局面就可能在今日重现;二是要定期轮换官员,且不拘一格用人,不看背景、派系、资历,惟才惟德使用,才以聪察强毅为准,政绩为证;德以公正中和为心,忠诚稳健为绳。对违规违纪官员坚决镇压,绝不手软。不然明朝末年的一幕将不久来到。

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用。为什么?

我们有两条潜在预设(虽然未必正确):

1.制度重要到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成败。

2.如果制度是黑暗的是罪恶的,那么制度下的措施没办法对这个制度本身作修改。否则,假如中国制度下通过各种措施能给百姓带来好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还要换成西方的制度?

于是既然制度不变,上面控制诸侯的两种方法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所需要做的和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安心忍受现状等待制度腐朽崩塌,新的制度伴随新的救世主来临罢了。

--------------------

歪评结束。前面一些表述把事情极端化处理以图达到荒谬效果,实际当然矛盾并非如此尖锐。

下面这些文章,一些同志仍然没有读懂啊。同志啊,谈当代中国的发展,却立足点取偏,在大是大非面前跟土共出现矛盾,建空中楼阁,走南辕北辙的路,怎么能成功呢?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全军和武警部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求是:关于“普世价值”的若干问题

  近来,学术界有些人宣扬“普世价值”。他们说,“国际通行”的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就是“普世价值”,在这些“普世价值”面前没有必要区分历史、阶级和社会属性,中国不应强调特殊性而自外于这些普世价值。“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就是“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日渐成为我们文明中的核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历程,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人类普世价值的过程”。还有人提出“解放思想应该有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要确立普世价值”,主张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创新,都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尺度,与国际上的民主、宪政等观念接轨。一时间,“普世价值”成为时髦的流行语。

  那么,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什么?中国是不是要沿着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去发展?这些都是事关我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需要认真探讨。

  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并不是普世的

  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抽象的共同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独立存在

  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没有永恒的价值

  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是想改变我国发展的方向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四)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九)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十)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求是: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

不知我这些可能表达方式不妥的话说出来,您理解我是恶意还是好意。

最后提一个看法:别把西西河看得太重,这只是一个成员文化素质比较高的论坛,在中国实在是太渺小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文化素质这么高的人在中国也实在是太多了。并且河中的论坛成员对中国整体情况的了解也是有限的并集中在部分领域。从以前一些帖子看到,一些河友有意通过一些活动拔高西西河提高在现实中的影响力,我以为这是不够谨慎的。



最后于2009-07-26 02:44:33改,共3次;
我来西西河的目的

最近突然有了大量可以上网的时间,我发现西西河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而且可以相对心平气和讨论问题,就把平时在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感受整理出来,希望通过讨论,能够给我解决一些问题。实际上对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深思熟虑,也没有专业研究。因为我每天面对的都是生产计划、财务预算、供应链管理、维护计划等等。

但是在第一线作具体工作的人的问题最直接,像我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改革何时是个头,什么时候才改好?因为每一次政策调整,对企业都是巨大的损失。而且我们知道,一个不断调整的系统是不稳定的,而不稳定的系统是没有效率的。

我身边许多年龄相仿的,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可以说个个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大家现在想的都是要么提前退休,要么谋份闲职,当个顾问,至于第一线的问题,由更年轻的去解决吧。我也这么想。

改革何时是个头?怎么样改变目前各级政府执行力急剧下降,乱作为和不作为?就是我的根本问题。希望西西河的兄弟教我。


2009-07-26 05:45:29 回复
曾自洲
2009-07-26 06:26:57
总设计师说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

至于变化更是社会的本质。那个社会不变化了,不出十年,不进则退。

至于我们个人,说好听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说不好听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棋子。

尽人力,识天命吧。



最后于2009-07-26 06:38:00改,共1次;
如果改革100年,这个国家非散架不可

每一次改革都有一个阶层要付出代价,当所有阶层因为付出代价太大而不再支持改革,那么清末政令不出紫禁城的情况就会产生。你真以为是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是地方割据与丧失了全部支持的政治力量导致其灭亡。


2009-07-26 06:32:09 回复
万兹
2009-07-26 06:34:53
大概用3-5年时间掉头,以后会稳定一些

不过掉头期间波动可能比较大。

还是要坚持,经常放松一下。其实就算休息下来也没有什么事情好做,怪无聊的。


今昔
2009-07-26 12:22:38
因为外部环境一直在变,所以也只有不断调整的系统才是稳定的

而且我们知道,一个不断调整的系统是不稳定的,而不稳定的系统是没有效率的。

个人的看法,就像开车一样,如果希望车走直线,往往方向盘是需要左右的来回摆动的。

前不久河里一个网友提到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问题,闭环的系统,输出的偏差可以反馈到系统的输入,从而达到自动修正系统的功能。


但是如果不知道系统的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不断

调整适应环境变化呢?如何做到动态平衡呢?如何知道系统的状态是最优或最满意的呢?


2009-07-26 18:21:40 回复
远离尘嚣
2009-07-26 19:09:19
可是任何的中央外派机构长驻一地都不免向地方机构转变

像总督、巡抚,最初都是为了中央监察地方官员、管理地方的目的,代表中央的利益,以中央派出人员的身份去地方,但到最后长驻一个地方,就日益成为一种长设性的官职,并且利益逐步地方化,对于中央而言,又得新派出人员作为更高级官员去监督他们。那我们现在这些中央直派的单位长期在一地怎样保证他们不和地方穿一条裤子呢?

还有一个地方想请教:央企目前的重组看起来是想把150多家整合成90多家,那这个集中度是提高的,单个企业规模更大了,怎么是削蕃呢?


我也没想清楚,削藩是消灭异己,

集中目的是把一些势力稀释。例如某通讯企业合并,结果某方势力就出局了,就削掉一个藩。至于集中到一起,是集中给中央,就是集中成一个巨无霸也是不要紧的。


2009-07-26 19:20:47 回复
远离尘嚣
2009-07-26 19:39:55
噢,我有些明白你在这里说的削藩

指的是削减地方的权力,通过把国企都集中在中央手中的办法,确实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这个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央企也是一股势力,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既然地方诸候可以强大到尾大不掉的程度,那这些这些巨无霸似的央企也完全有可能尾大不掉,成为新的诸候,新的“藩”!现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国家相关部门不就很受制于几大石油巨头吗?

我感觉在我们国家这种条(部、央企)块(省)分割的架构下面,政府做的改革就是条的力量大些不听话些就分些给块,块的力量大些不听话些就分些给条。


所有的改革都是有私心的

只管我安稳接班,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2009-07-26 19:53:08 回复
远离尘嚣
2009-07-26 19:46:59
对社会的了解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蔑视和鄙夷中央政府?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呢?是因为觉得中央水平不够,对地方完全不了解,出台的政策瞎指挥,相信自己地方的人没有中央的掣肘完全可以干得更好?


听说过民国初年的湘人治湘,粤人治粤吗?

知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吗?知道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是当老大吗?这一切都是表面的,核心就是我要随心所欲。


2009-07-26 19:58:25 回复
投入
2009-07-26 20:03:46
其实系统的目标是有的,只是你可能不愿意接受而已。

这个系统的目标往大了说是民主,往小了说就是个人、法人对自己的事务有合理的权利。往粗俗里说,就是要承认利益交换、权力制衡。

但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

世界一定有个理想的模式。并且为了保证这个理想模式,一定有英明的上主在主持。

人考虑私利,小团体利益是可耻的。

并且,可能经过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命运被别人主持的事情,使得我们自己很急于摆脱被摆布的命运,心理上总是有些急躁。

有些事情,是需要上百年,几代人才能改变的。

五四、新中国建立、50年代清教徒式的高社会道德、0604,基本上初心都是好的,但都是急躁,妄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同世界。 每个积极的参与者,都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以图达到建设完美的社会秩序。 可惜,好心都办了坏事,事后的反复、社会付出的代价太大。 呵呵


你太理想了,太高看现在的当政了

他们有什么目标?我还真不知道,当然是那种深夜扪心自问也不动摇的目标。你我有目标有什么用?


2009-07-26 20:07:58 回复
投入
2009-07-26 21:12:37
可以这么说吧:

江朱、胡温这两任,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参与国际社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个,就是玩利益游戏,玩寡头民主。

对内,虽然在思想、政治的提法上面,还是党统治一切。但实际上,却也不得不搞系统外的利益、权力均衡。

这个也就是民主的初级阶段:少数人、寡头、贵族民主。呵呵

不过,江朱的走的远些,一方面搞自己的利益集团,并容许地方小一些的利益集团,甚至承认资本家入党。而胡温在往回走老路:中央集权+转移支付,重返社会主义低级形态。 呵呵

但是呢,马克思说的好,事物是曲折式上升的,有反复不用怕。胡温现在不也只能是抓大放小、鼓励地方经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嘛。

有些事情、不用看他怎么说、怎样做,要看他的实际效果。

至于你我,先得承认咱们渺小,可不能想年轻的时侯,每天思考的都是总书记、总理级别的大事情,把自己手边的事情做好就是了。

可也要有分寸:当警察好,做国安也行,干政治保卫嘛,呵呵,还是交给那些有纯洁理想的人吧。 哈哈哈


独孤鸿影
2010-01-26 20:02:16
忙总,大部分都赞同您的意见,但是有个地方还是

有点异议,关于三权分立的问题,中国人确实有崇尚权威的本能,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近一两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发展速度是以几何倍数前进的,这一两百年来的文明、科技的进步速度远远地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大背景如此,中国人崇尚权威的基础在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这种现象或许还没有表现在政治方面,但是在文化上,所谓的权威已经支离破碎,华南虎案、阎崇年被打再到今天曹操墓难以盖棺定论,文化上草根揭竿而起,挑战权威甚至蔑视权威已经屡见不鲜,专家的含义逐渐包含贬义的时候,权威已经风雨飘摇,文化上的反抗最终会渗透到政治的层面……,嗯,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一点,权威最终被历史湮没,中国人不会一直信仰权威的


是的,最终会变化,但是时间多长?50年,100年?实际

目前中国当局只需要30年,就渡过难关了。以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游戏规则。当一个与今天美国鬼子一样强势的政权存在于世界上,自己制定世界的游戏规则的时候,他还会在乎什么你崇拜不崇拜权威?就像某人看电视看到武警都有装甲车和直升机后的发言: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模式永远消失了。


2010-01-26 20:13:45 回复
鹤雪堂主
2010-01-26 20:13:36
您说的其实也是腐败:政治腐败

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只是表象


这需要重新定义腐败。因为目前公众对腐败的定义不包括

精英淘汰和逐级博弈。要定义政治腐败,需要做许多基础研究和群众宣传,不是简单的事情。我觉得太麻烦。


2010-01-26 20:15:50 回复
左右手
2010-01-26 22:58:25
忙总可是说的这两把菜刀

东莞“双刀男”闹市索钱 警员持盾围攻制服

http://news.163.com/photonew/00AP0001/7818.html


kk
2010-01-26 23:25:28
您的意思是我们活着能看到这一天。

希望不要等到头发都全白了的那一天。

再之后呢,会不会我们的民众也会像现在的欧洲一样,死于安乐。

此起彼伏,这就是自然规律?


Levelworm
2010-01-27 08:07:42
正好接上宇宙殖民,于是就不会死与扩张了

全看谁能够正好和宇宙殖民接上,不能先撑死了。


从唐朝经验看来,中国这个民族在扩张时期是比较大大咧咧

的,做事情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为了一点虚名可以赔上老本。结果必然是入不敷出,最终瓦解。


2010-01-27 17:41:14 回复
连续杀人
2010-01-27 13:38:11
我有一个无聊的小问题

看楼主大大的意思好像本朝目前就非改不可,不改就要亡党亡国,可是: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尚未发现单纯因为腐败而政权垮台的例子,但是精英淘汰(例如明朝崇祯年)和逐级博弈(例如清朝宣统年)导致政权瓦解却是活生生例子。

大明和大清,如果是亡于这两个原因,那也是开国二百多年以后了。我朝立国不过一甲子,改元改开以来更只有区区三十年,怎么会就到了这个地步呢?


我想这个问题很简单,明清两朝立国时,还是有些理想的

然后文官执政,而当时的官员大多来自知识分子,亲眼见到亡国之祸的惨烈,又受过孔孟之道的熏陶,一方面自律,一方面尚有一点传统的正义感和良心,有兼济天下的抱负。所以可以亲民、安民、恤民,所以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基础,确保1、200年。我们开国就折腾:大跃进,文革这是大头,小的例如三反五反,反右,四清等等不计其数,把知识分子的最后一点良知彻底扫除干净,剩下的都是寡廉鲜耻,剩下的都是钻营攫利,剩下的都是损人利己。你说社会元气大伤,还能怎么样?善良的社会,具有同情心的社会,道德高尚的社会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群狼,那当然得按狼群的游戏规则行事了,当羊群被屠杀得差不多后,结果自然如此。


通宝推:赵括他弟弟,
2010-01-27 17:56:18 回复
parishg
2010-01-27 17:13:43
当一个与今天美国鬼子一样强势的政权存在于世界上,-you

clearly capture the essence of the China rise.

It is just another empire, the Chinese empire.

But most Chinese are not ready for this big transformation yet.


flux
2010-01-27 17:17:38
也就是说,最终解决方法还是领导拍脑袋?

不看背景、派系、资历,惟才惟德使用,才以聪察强毅为准,政绩为证;德以公正中和为心,忠诚稳健为绳。

不看背景、不看资历,但是又要“惟才”,这个才怎么测量?所谓“忠诚稳健”,又由谁来评断?

最后还不是领导拍脑袋说了算?

意愿是好的,想法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就是没有任何可行性。就跟土鳖一贯的法律法规一样,什么都规定了,人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把事情干好。说说大原则、纲领总是容易的。


这话你要这么看,只要有一个稍微公正一点的选拔机制

就算是九品中正制都好,就算是科举制都好,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今天是什么样子,基本是公器私用,谋划于包厢,授权于公堂。说你心里就行,至于谁说的,关键看位置。西晋门阀制度下,推荐人还讲点寡廉鲜耻,现在是公然行贿公堂,帮派招摇过市,公开在大会上讲我是某某的人。。。。。。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适用的制度,但是目前这种制度让一般家庭的孩子,一般稍微有点良心正直的孩子永无机会,永无出头之日,你觉得不该改改?至于如何改,见仁见智,至少公开、公平、公正是起码的。现在就象地下工作,组织部找你在某密室谈话,出来你就是某某官位继承者,这种模式可能是支撑不下去的。

具体怎么选拔人才,方法极多,不想讨论,因为不可能实施,因为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只希望一天有人认为需要改一下而已。


通宝推:ameng8000,
2010-01-27 18:16:02 回复
潜水用
2010-01-27 20:08:10
不对吧

清朝开国时候有良知的汉族知识分子应该死的比本朝的所有运动加起来还厉害,咋看都是洪承畴吴三桂这样的一群败类留下来了——当汉奸的人还能有良知?满族知识分子那约等于0。


这个问题我想是清史专门课题了,不可能在茶馆讨论,至于

康熙怎么稳定政局,怎么恢复经济,怎么吸取明朝灭亡教训,怎么建立了一个相对廉洁高效的政府,有许多文章探讨(当然你如果认为清朝从一开始就是腐败堕落的,那就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了),建议去看涉及中国史的各种专业网站的相关内容。我个人认为从乾隆后期清朝开始走向灭亡:自我封闭,整体腐败,精英淘汰,互相倾轧。汉奸当然可恨,但是有的汉奸行政能力也还是不错的,会做事情的,要分开来看,例如范仲淹的后人范文程,洪承畴的能力都是可以的,在崇祯的不仁不义,无才无德的统治下,他们注定是悲剧人物。


2010-01-27 20:19:08 回复
响水湾
2010-01-28 09:33:30
回忆一下历史

改革开放之初,在经济方面,高层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里面找出路,一会要学南斯拉夫,一会要学匈牙利,就是不想搞"普世"的资本主义,但今天中国强大如斯,归功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客观规律无法违背.

今天在政治方面,也是当日同样的困境,也是当日同样的思路,在现有的封建主义制度(我不说社会主义制度)圈子里找出路,梦想明君,清官,能员,嘲笑"普世"的民主,我不认为和今天的经济一样,未来政治上自动会有一个好结果.

民主化是一个过程,正如以往的资本主义化是一个过程一样,不用照搬西方的最终结果,但是,要向这个方向开始走,而不是现在的反向而行.

不要拿菲律宾的例子反驳我,不要说他的民主化不成功,中国就不能成功.他的资本主义化也没成功,中国不是成功了吗?

反腐败也好,精英淘汰也好,都是果不是因,是次一级的问题了.


删除

删除



最后于2010-01-29 08:02:58改,共1次;
2010-01-28 18:16:36 回复
鸦片玫瑰
2010-01-29 01:04:15
那么当初苏联如何

武功如此兴胜,不也一样解体


中国是中国,与苏联有根本不同。从286开始,就知道

执政的最重要头等大事是要证明执政权的合法性:搞经济。经济上去了,执政合法性就有说法了。目前一直坚持。现在你到基层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敢煽动或质疑其合法性,立即就会被按倒在地,并踏上一万只脚。目前任何改朝换代的梦想都是蚍蜉撼树。不信你去工厂和农村调查一个月,再来跟我讨论。


2010-01-29 01:32:32 回复
潜水用
2010-01-29 04:40:39
忙总这个俺一半赞成一半不赞成

不赞成的是前帖那个武警有直升机,两把菜刀闹不成的理论——辛亥革命直接就是掌握当时最先进武器的政府军造反了,以及上层密谋。苏联搞经济是不怎么样,但91年完蛋时候比当年的中国经济强多了,单从经济角度是解释不了苏联完蛋的,当然从民主角度那就更解释不了——苏联解体时候苏联绝大多数人根本就在打酱油嘛。

赞成的是现在没有改朝换代的可能,确实是大多数人的生活过得不错,闹起来没基础。比较好玩的是看网络那就是哀鸿遍野活不下去,不上网了回到现实看身边那就是个个过着好日子。

另外100年以后的事真不好说,可能自己改朝换代了也可能取美帝而代之了。


取美帝而代之我认为不可能,其他都有可能。我的意思是

目前不管文的武的都没机会,都是意淫,都是蚍蜉撼树。


2010-01-29 05:02:19 回复
海棠叶子
2010-01-29 05:34:04
不材对台湾民主政治的乱象的理解,供参阅

台湾民主乱象和台独这个死胡同有关,本来想说台湾民主乱象的根子是台独这个死胡同.我自己的理解,台湾民主乱象不能和中华千年威权文化挂勾,来个比喻,比较粗造:传说给老鼠的出口堵上黄豆,老鼠就会来乱的.这里说的台独不分GMD、MJD...,当然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老鼠来乱的、疯狂,是因为出口被黄豆堵上了.台湾民主政治乱象是因为台独被堵,成了死胡同.

中华千年威权文化和民主的关联和进程,不知道怎样说.


活在当下
2010-02-04 06:39:31
说的都不错,不过最后的两个办法

都是做不到的。有限责任的官僚集团和无限责任的董事长之间的基本矛盾。


97年的鱼
2010-03-11 05:09:27
del
最后于2010-03-11 17:38:28改,共1次;
maomaoshen
2010-03-21 15:05:37

即使中国比美国还强大,但是内部环境还像现在一样,还是没戏。国家富强,先富才能强,富就是老百姓过的好,社会公正。然后才能真真的强。只强不富就像苏联,马屎表面光而已。


jxl
2010-12-19 07:47:24
有没有可能

中央把人事权收回来?


返回索引页